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持续巩固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是生态规划夯基。系统开展森林、草原、湿地普查,综合利用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建立林草湿数据库。出台《项目进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单元实施细则》,明确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和审查流程,规范推动5个建设项目开展准入审查。推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报批,全力保障风景名胜区的高水平保护,助力熊猫家园、大熊猫国际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和赵公山、灵岩山高质量建设。
二是创新机制赋能。健全以林长制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2025年以来,开展巡林1.3万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区域首创“林长+生态警长”协作机制试点,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开展“清风行动2025”专项巡查,成功救助野生动物87只,康复后科学放归55只。建立“互联网+义务植树”机制,公众参与超过1700人次,完成植树5.23万株。同步编制林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配合开展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
三是筑牢防线护航。新增防火检查站5个,利用64个防火高清监测点位,38个高点红外热成像监测点位,配合地面巡逻建立起立体监测预警体系,在重点防火期开展督导检查63次,立案查处违规用火案件2起,闭环处置火情6起。组织全市森林防灭火演练和技能比武,开展模拟火情处置、应急疏散等科目训练11次,扑火队伍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产地检疫面积达1682亩,调运检疫苗木111.125万株,发布病虫情预警10期,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69‰以下,连续4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