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态要闻
越来越多“老朋友”来川越冬 第八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调查启动

e976c0797e85743c22450fdb16c29ac7_1.jpg

c20c13ebb577d71ee57dd980c2d54db8_2.jpg

白尾海雕。


bb8e15f870e93d9f4c3cec6d7f7e3203_3.jpg

中华秋沙鸭。


bc5fbf3b86f8752f9b1ce000a0e2fb10_4.jpg

赤嘴潜鸭(左雌)(右雄)。


12fa2e5dd1f32ea8f6d3c83e8b55e27d_5.jpg

白眼潜鸭。


b39f3a86f3a9e49d8935eeb17a6289f6_6.jpg


3b0473b1d3068e2416c8e494250070c2_7.jpg

普通秋沙鸭。


46403f2239fd15ad3644be16b0c9d578_8.jpg

赤麻鸭。


8c3dca587d568182d19625e9456e8e3e_9.jpg

越冬水鸟调查团的成员在德阳市旌湖边观测水鸟。


1月6日,绵阳市三江半岛的江面上,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空,数百只红嘴鸥翩翩起舞,绘制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从每年的11月开始,到次年的3月,成千上万只西伯利亚红嘴鸥会飞越数千公里,举家迁徙到这里来越冬。它们的归来,意味着一年一度的最佳候鸟观赏季到了。


为掌握成都平原越冬水鸟的物种组成、种群规模、分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保护候鸟及候鸟迁飞通道和越冬地,当日,成都观鸟会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四川多个地区的观鸟会组织,共同启动了第八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调查。本轮调查将持续三天,调查范围较上一轮进一步扩大,覆盖了德阳、绵阳、眉山、自贡、乐山、雅安、泸州、宜宾等13个市(州),以及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和长江干流等河湖湿地,实现了对四川盆地底部低海拔区的全面覆盖。同时,本轮参与调查的人数总量较第七轮增加了约三分之一,达到330人左右。


“2017年我们只记录到36种2490只水鸟,而2023年则增加至75种89222只,2024年的调查数据我们将在本轮调查完成后进行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发布。”1月6日,成都观鸟会会长、首批四川省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沈尤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成都平原范围内分布有鸟类22目79科566种,其中越冬水鸟9目18科130种。成都平原水鸟种数占四川水鸟种数的83.43%,占全国水鸟种数的52.03%。”


成都平原越冬水鸟调查始于2017年,截至2024年,调查已进行到第八轮。据成都观鸟会数据,目前在兴隆湖的春秋迁徙及越冬水鸟规模较大,最高峰时达到6000只以上,这里已经成为成都平原区湖泊型水域最大的水鸟越冬地之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都会影响水鸟的分布,丰富的湿地和充足的食物更是维系冬候鸟安全越冬的关键因素。”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研究员阙品甲博士介绍,除了兴隆湖,青龙湖、北湖、泉水湖等都是成都观鸟的好去处,并且这些地点交通方便,只要仔细观察,观鸟人一般都能够观测到多种冬候鸟。


在观测中,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鸟类在更多的河流湖泊中被观察记录到。极危(CR)鸟类青头潜鸭的个体数量也从个位数增加到两位数。与此同时,成都观鸟会还会同“成都猛禽研究”小组等志愿者组织进行了越冬猛禽的同步调查,以掌握除水鸟之外的更多越冬鸟类的情况和信息。


随着冬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冬候鸟开始迁徙至成都平原的河流湖泊,这些变化的数据都充分显示了四川河湖生物多样性资源增加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C视觉摄影师 曾朗 沈尤 陈逊 陈学礼 记者 陈妍蓓 黄潇 摄影报道)